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www.takefoto.cn/viewnews-1432408.html"
伴隨著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來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中國設計也走過了四十年的歷程。3月20日至21日,一場名為“中國設計40年——經驗與模式”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中央美術學院舉行。此次研討會匯集了靳尚誼、常沙娜、潘魯生、范迪安、郭線廬、魯曉波、巴非特、喜多俊之等25位海內外設計和設計教育領域的著名專家學者,圍繞“戰略·決策”、“文化·選擇”、“城市·創造”和“教育·未來”四個板塊,梳理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設計藝術與設計教育的發展脈絡,交流探討中國設計與設計教育的未來之路。作者:成長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在發言中回顧了中國設計發展的歷程。他談到,“設計”這一概念在中國經歷了從傳統到當代、從國際到本土的演變歷程。從20世紀早期的“圖案手工”到20世紀中葉的“實用美術”、“應用美術”、“工藝美術”這些命名,雖然都體現了設計的意識,但無論在社會認知還是在學科概念上,設計的本體還未得以明確。隨著改革開放時代的到來,中國美術和美術教育界積極面向世界,思考從傳統的學術范疇向現代的學術范疇轉向,“設計”這一概念才得以確立。可以說,改革開放的偉大時代催生了中國設計,中國的設計藝術與設計教育是改革開放的產物。今天,設計在中國已經發展為“大設計”,既與中國作為一個大國蓬勃發展而催生的龐大社會需求有關,更是體現了中國設計界的改革探索精神,折射出中國改革開放時代觀念轉變、實踐不止的文化氣象。范迪安認為,40年來中國藝術設計的發展既艱難曲折,又波瀾壯闊,呈現出三個方面的特征:一是從小變大,由微變強;二是從吸收外來經驗到適應本土發展;三是從設計本體走向廣義的設計社會學。在中國設計和設計教育面臨經濟全球化、新科技發展和中外文化新的碰撞、交織與交融的新時代,范迪安希望與會嘉賓共同探討如何讓中國設計大有可為,一方面不僅要繼續面向世界,研究和吸收國際設計與設計教育的新的經驗;另一方面更要瞄準中國需要,研究中國問題,服務國家建設,面對民生現實,弘揚中華民族“工匠精神”,在設計教育上要更著眼于培養具有全面素養和優秀創作才華的新型人才。作為國家級的美術院校,中央美術學院曾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沒有設計類專業。原中央美院院長靳尚誼回憶,上世紀八十年代他到當時的西德訪問時,發現發達國家美術學院幾乎都有設計專業,而且設計專業的學生占到一半多的比例。到了1995年,在靳尚誼的堅持下,中央美院開設環藝專業,后來逐漸演變為設計系和建筑系,中國設計教育才開始起步。靳尚誼表示,這些年來中國經濟發展很快,設計也隨之迅猛發展,但他覺得,正是由于發展太快,設計行業到現在還存在著許多突出問題。“我們的平面設計發展非常好,但建筑設計稍微困難點,現在到每個中小城市,都是高樓大廈,而且都差不多,城市的特點不夠。”他認為中國傳統建筑的大屋頂與現代化高層建筑之間的結合問題一直沒有很好地解決,以至于許多城市建設規劃非常雜亂,這說明設計在未來還面臨著許多挑戰。曾擔任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院長的藝術設計家常沙娜認為,在設計藝術上,“銘記歷史、不忘初心”非常重要。“我們民族的、我們自己文化的根,我們的文脈怎么同現在結合也很重要。”她認為,設計學科未來的發展,尤其需要重視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設計,做到古為今用,洋為中用。西安美術學院院長郭線廬提出,每一個民族的設計活動都離不開特定的社會的文化背景,脫離不了孕育它的民族精神,設計應該凸顯一個國家、民族的文化自信。他談到,自己這些年切身的感受是,像西安這樣的古城在進行城市建設過程中,有很多優秀的歷史文物遺存被隨意地拆掉或者翻新重建,造成了無法彌補的損失。“的確,有些人看到這些建筑覺得太老,好像不夠時尚,但是我覺得在這些歷史文化遺存上,真正能夠體現著我們文化的傳承。”他認為,設計師們的使命應當是為中國而設計,必須要突出中國特色,將傳統與現代的有機結合是今后和未來要堅守的文化底線。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院長潘魯生則特別強調,當下的設計應當重視服務民生的作用。“‘三農’需不需要設計師?中國有6億農民在農村,他們的生產生活怎么去規劃設計?我們的農業需要設計,我們的農村需要設計,我們的農民更需要美好的生活。”他認為,農村擁有豐富的傳統手工藝和工藝美術的資源與潛力,這種產業應當積極培育,為農村致富助力。他以山東郯城紅花鄉為例,這里的村民依靠互聯網,做出了手工繡制中國結的品牌,由最初兩個人的創意帶動了整個縣的產業,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的學生和志愿者目前也參與他們的設計。因此他強調,一定要培養大學生參與公共的設計,服務民生發展的責任感。除了研討會外,“為中國設計——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科成果展”也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開展。展覽共設“國家形象設計”、“奧運設計”、“重大主題海報設計”、“重大獲獎書籍裝幀設計”等12個單元,展示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中央美術學院建立設計學科之后在設計實踐領域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展期至4月25日。來源:北京晚報
關鍵字標籤:展覽規劃作品
|